close

金石堂/金石堂網路書店/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/金石堂網路書局

宗教是對神明的信仰與崇敬,或者一般而言,宗教就是一套信仰,是對宇宙存在的解釋,通常包括信仰與儀式的遵從。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準則,以調整人類自身行為。

宗教包括了符號意義、信仰、敘事體的故事,應該給予修行者生命體驗的宗教實踐。無論宗教的中心意義體現在任一神性或眾多神靈上,抑或是根本真理,宗教的普遍特徵是由修行者的祈禱、儀軌、冥思、音樂和藝術形式所表現,除此以外,宗教還和社會及政治常常相互交織。宗教的特徵可以集中表現為特殊的超自然現象、形上學,出自於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。宗教也包括了原始的文化傳統、神聖的著作、歷史、神話,還有個人的宗教信念與經驗。宗教的發展可以從不同的文化中提取許多形態,同時伴隨著各種文化的差異。

算命,或稱命理學、相命(對未來發生的事進行預測),源於中國,是一種利用個人切身資訊,例如臉與手的紋路,出生八字、姓名筆劃等配合術數來預測或判斷命運吉凶福禍的行為。算命很早就傳播至東亞其他地區,成為漢字文化圈傳統文化的一部份,近年已經進入東南亞、歐美等地區。 算命是民間的俗稱,學術上的專業稱謂叫周易預測,研究算命的學術叫易學、也叫術數,青烏術。理論核心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經,理論系統較為複雜深奧。狹義的算命即是對人生辰八字的預測,廣義的算命則包含八字算命、四柱預測、六柱預測、紫微斗數、面相手相、八卦六爻、奇門遁甲、地理風水等等。古代的占卜、筮法,均屬於算命。算命,中國預測的歷史源遠流長,其起源有據可考可追溯到最早的伏羲氏,之後周文王演八卦,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展。但具體的發展過程比較漫長。每一代都有或多或少的貢獻。算命是人們趨吉避凶的一種形式,民間多用於各類未來事占測,如算算今年流年是否順利等,是一種與科學技術無法預測時一種輔助手段。學習算命,必須要掌握這些完整的技術,才不會走彎路。 算命的方法有很多,這些方法又被稱作為一門學科;喚命理學,亦入相術類。有學識的算命先生將算命與《五經》之一的《易經》聯上關系。實際上,《周易》本身也被部分人認為是一本最早的卜筮之書(明 許仲林《封神演義》第十一回 羑里城囚西伯侯:詩曰: 君虐臣奸國事非,如何信口泄天機。若非丹陛忠心諫,已見藁街血肉飛。 羑里七年霑化雨,伏羲八卦闡精微。從來世運歸明主,漫道岐山日正輝。……且言姬昌一至羑里。教化大行,軍民樂業,閒居無事,把伏羲八卦,反復推明,變成六十四卦,中分三百八十爻象,守分安居,全無怨主之心。後人有詩贊曰:七載艱難羑里城,卦爻一一變分明。)

有宗教信仰的人,通常都會想要更深入了解,但這類的知識要找人講解較不容易,這時通常都會想買書來了解。除了宗教外,命理這塊也是一個很玄又深奧的部份,我十分喜歡這方面的知識,很有意思呢,不過奉勸大家可以研究但不要太沈迷,以免造成家裡不合協就不好了。今天我上金石堂網站看到了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,內容我很有興趣,所以我就直接將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買回來,希望快點拿到。如果對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也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到下面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的網頁連結參考看看喔。

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





商品網址: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》Hoofprint of the Ox






    一代聖哲聖嚴法師親自開示的禪法門




    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,以最精要、最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禪法




    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、渡人到彼岸的擺渡,助我們習定修慧








    有志者一卷在手,依教奉行,依止名師,精進不懈,少則騎牛歸家,多則入廛垂手,開悟見性有望。




    ──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單德興教授








    「牛的印跡」此一概念可溯至十二世紀禪宗著名的《十牛圖》。這系列畫作以牛與牧牛人為主軸,生動描述了禪修的次第。畫中,牧牛人代表修行者;牛可視為想吃路邊欲望野草的煩惱心,同時也象徵著開悟心或人人本具的佛性。《十牛圖》描述了歷經尋找、發現、馴服與騎牛歸家的過程,意味著我們能透過參禪,馴服不羈的心並實現人的佛性。其中每一幅畫也都代表了修行人所必經的階段。








    本書總集了聖嚴法師的作品重點,包括法師在禪堂教導禪修的課程內容與禪七講話。獨到之處在於,內容完整,次第分明,具整體視野,並以有系統的方式解說禪法。在慌亂不安的世界,尤其需要好方法與好老師的指引,這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,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、渡人到彼岸的擺渡,助我們習定修慧。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      聖嚴法師

      1930年出生,1943年出家修行。曾於高雄山中閉關六年,並留學日本,獲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。曾任雜誌編輯、教授、研究所所長以及譯經院院長等。

      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、創建法鼓山、僧伽大學、法鼓大學以及社會大學等。在國內設立禪修、文教、慈善等基金會,分支道場遍及於歐、亞、美、澳等各大洲。

      他是一位教育家、作家,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國際知名禪師,長年在國內外為推動「心靈環保」、「種族和諧」及「世界和平」等工作不遺餘力。

      聖嚴法師所獲得的榮譽獎項中,包括總統文化獎、行政院文化獎、社會運動和風獎之傑出社會運動領袖獎、中山文藝創作獎、中山學術著作獎、斐德烈二世和平獎等十多種。

      出版著作一百多種,已有十多種語言的譯著。他曾經應邀為《中華日報》、《中央日報》、《聯合報》、《中國時報》、《自由時報》等各大報紙,及《天下》、《康健》等雜誌撰寫專欄。

      約翰.克魯克博士(John Crook, PhD, DSc)

      一九三○年生,英國生物學家與人類學家。一九五○年代開始習禪,一九九三年於紐約接受聖嚴法師傳法,承繼曹洞與臨濟宗禪法法脈,成為聖嚴法師的第一位西方法子。目前為「西方人禪修會」(Western Chan Fellowship)導師。

      著作甚豐(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nsciousness)、(Space in Mind、Himalayan Buddhist Villages)、(The Yogins of Ladakh)、(Hilltops of the Hong Kong Moon),有《明末中國佛教的研究》、《戒律學綱要》、《明末佛教研究》等四十二種。

      作者相關著作:《



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


      • <序>




        <聖嚴法師簡介>








        第一部 導言︰禪宗與佛教的修行








        第一章 禪與「空」︰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




        禪宗與佛教的「空」觀 世俗經驗裡的「空」.小乘見到無我與涅槃的偏空.真空或作為實相的空.同時擁抱與同時遺忘全部的佛法:第一義空(畢竟空)




       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淨化與純化受障蔽的心.培養一心或心一境性.悟入「無我」、「真空」和「第一義空」的方法.頓悟法:直接到達畢竟空的方法








       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身 坐禪.經行.慢走.快走.立禪.臥禪.動中禪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息 呼吸的方式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心




       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一、未修行前的散亂心.二、經過初步修行後的心.三、保持專注但仍然粗糙的心.四、保持專注而且精細的心.五、清淨但仍須使力保持專注的心.六、定境中的統一心.七、無我、無心








       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




       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








        第四章 五停心觀




        數息觀 數息.隨息.意守丹田




        不淨觀




        念佛觀 稱名念佛.觀想佛相和佛功德




        四無量心觀




        因緣觀 觀想存在與不存在.觀想三時.觀想空間.觀想運動




        界分別觀 依自相觀想六界.依共相觀想六界.依異相觀想六界.依滅相觀想六界








        第五章 修慧︰四念處




       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身念處(觀身不淨).受念處(觀受是苦).心念處(觀心無常).法念處(觀法無我)




       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








       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




       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




        頓悟與漸悟




        禪宗 禪宗的歷史:禪宗的分支、學說和禪風的發展








       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話頭




        公案的用處




        話頭的用處 看話頭.溫和的方法和強力的方法






        <序>




        <聖嚴法師簡介>








        第一部 導言︰禪宗與佛教的修行








        第一章 禪與「空」︰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




        禪宗與佛教的「空」觀 世俗經驗裡的「空」.小乘見到無我與涅槃的偏空.真空或作為實相的空.同時擁抱與同時遺忘全部的佛法:第一義空(畢竟空)




       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淨化與純化受障蔽的心.培養一心或心一境性.悟入「無我」、「真空」和「第一義空」的方法.頓悟法:直接到達畢竟空的方法








       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身 坐禪.經行.慢走.快走.立禪.臥禪.動中禪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息 呼吸的方式




       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︰調心




       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一、未修行前的散亂心.二、經過初步修行後的心.三、保持專注但仍然粗糙的心.四、保持專注而且精細的心.五、清淨但仍須使力保持專注的心.六、定境中的統一心.七、無我、無心








       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




       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








        第四章 五停心觀




        數息觀 數息.隨息.意守丹田




        不淨觀




        念佛觀 稱名念佛.觀想佛相和佛功德




        四無量心觀




        因緣觀 觀想存在與不存在.觀想三時.觀想空間.觀想運動




        界分別觀 依自相觀想六界.依共相觀想六界.依異相觀想六界.依滅相觀想六界








        第五章 修慧︰四念處




       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身念處(觀身不淨).受念處(觀受是苦).心念處(觀心無常).法念處(觀法無我)




       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








       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




       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




        頓悟與漸悟




        禪宗 禪宗的歷史:禪宗的分支、學說和禪風的發展








       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話頭




        公案的用處




        話頭的用處 看話頭.溫和的方法和強力的方法








        第八章 默照禪




        默照禪的歷史淵源




        作為修行法的默照




        修默照的先決條件與提醒




        修默照的方法 修默照的第一階段:只管打坐.只管打坐的「鬆法」.只管打坐的「緊法」.修默照的第二階段.修默照的第三階段:默照的真實體現




        有關修默照的各種疑問








        第九章 禪修的先決條件




        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 《六祖壇經》與三無漏學的意義.現代的禪修




        佛教的戒律與出家和在家之道 閉關禪修的制度




        內在條件: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 大信心.大願心.大憤心.大疑情








        第十章 何謂禪師




        擁有正見




        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




        在正統的法脈裡得到傳法




        福德因緣




        觀機逗教、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








        第十一章 十牛圖




        《十牛圖》 一、尋牛.二、見跡.三、見牛.四、得牛.五、牧牛.六、騎牛歸家.七、忘牛存人.八、人牛俱忘.九、返本還源.入廛垂手入廛垂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【導讀】








      《牛跡》之跡 / 單德興








      聖嚴法師與史蒂文生博士(Dan Stevenson)合著的《牛跡:一位現代中國法師教導的禪道原則》(Hoofprint of the Ox: Principles of the Chan Buddhist Path as Taught by a Modern Chinese Master),二○○一年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行,為英文的佛教著作增添了一本具有特色的力作。








      法師鑽研佛法多年,解行並重,勤於著述,弘法利生,以「提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淨土」為目標,善用各種方式來從事佛法的人間化、普及化、現代化、學術化。法師著作等身,堂堂七十冊的《法鼓全集》,下分多種系列(包括膾炙人口的禪修指引系列十餘冊),其對佛法的見解與實踐以及在(台灣、中國、世界)佛教史上的地位,將來佛教學者與史家自有公斷。








      法師的思想博大精深,著作既多且廣,並不限於禪宗,然因緣際會,而以弘揚現代中華禪法著稱國際。法師多年來定期往返於台灣、美國兩地,也應邀至世界各地傳授佛法。《佛教徒紐約導覽》一書的作者威爾森(Jeff Wilson, The Buddhist Guide to New York [New York: The St. Martin's Griffin, 2000])認為,法師「也許是駐錫紐約巿而在國際上最受尊敬的佛教導師」。法師在紐約東初禪寺的開示內容,往往先刊載於《禪雜誌》(Chan Magazine,創刊於一九七七年三月),一九八二年七月起以英文書籍方式流通,頗受重視,不同語文的譯本相繼問世,影響更為廣泛。世界各地的修行者,甚至包括其他教派人士,紛紛邀請前往主持禪七。法師也本著推廣佛法的胸懷,抱著孱弱之軀,四處奔波,以禪法與世人結緣。








      筆者跟隨法師修習佛法十餘年,一向留意法師各種著作及相關資料。《牛跡》一書是法師的第十三本英文專書,與其他著作相較,尤具特色。法師以往的英文著作各有因緣,大抵為在美國的禪修開示,其中有對禪法的基本說明(如《佛心》[Getting the Buddha Mind, 1982]),禪宗重要典籍的英譯與解說(如 《開悟的詩偈》[The Poetry of Enlightenment, 1987]、《信心銘》[Faith in Mind, 1987]),禪修重要法門的解說(如《智慧之劍》[The Sword of Wisdom, 1990]、《寶鏡無境》[The Infinite Mirror, 1990]),與外籍弟子的問答(如《禪的智慧》[Zen Wisdom, 1993,修訂版2001]),法語彙編(如《法鼓禪風》[Dharma Drum, 1996])等。








      以上各書均由位於紐約東初禪寺的法鼓出版社(Dharma Drum Publications)印行。由於深受各方好評並為了擴大影響,一九九九年的《妙智》(Subtle Wisdom)和《完全證悟》(Complete Enlightenment),分別由雙日(Doubleday)出版社和出版靈修書籍著稱的香巴拉(Shambhala)出版社印行。








      《牛跡》則是法師與佛教學者/修行者史蒂文生博士的合著。法師因緣殊勝,一身承繼禪宗曹洞、臨濟二法脈,赴日留學期間參訪禪寺、精進不懈,學成後在台灣及美國以禪法與眾結緣,主持過數百場禪七,經驗豐富、見多識廣,不在話下。史蒂文生博士任教於美國堪薩斯大學(University of Kansas),自一九八一年便隨聖嚴法師修習禪法,曾出版有關摩訶止觀的英文譯注。因此,《牛跡》一書是根據多年專業研究及將近二十年來親炙當代禪師,實學實修,並綜合法師多年來的中、英文著作,所歸納整理出的系統之作。此一結合二人心血的皇皇巨著獲得牛津大學出版社青睞,實非偶然。








      由於歷史的機緣,英文讀者接觸禪宗,多由鈴木大拙的著作開始。鈴木的著作對於一九六○年代以降的美國作家、藝術家、靈修者頗有影響,對於禪宗在英文世界的推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,其作品中譯在一九七○年代台灣禪宗書籍短缺的情況下,也有相當的接引之功,不少與筆者同時代的知識青年就是透過他的著作接觸到佛法。然而,禪宗一路流傳、演變,由印度到中國,到日本、韓國、越南,再到歐美,其內容繁複多樣,也滋生不少誤解。








      許多人初次接觸禪宗,是被公案中許多怪誕言行所吸引。然而,若不識其中的因緣與深意,徒見外表的荒謬,甚至東施效顰,流於狂妄自大、驚世駭俗,如此自誤誤人,殊為可歎復可惜││少數英文著作甚至如教科書般提供了與禪師對答時的「標準答案」與「制式動作」,以訛傳訛,莫此為甚。其中主要原因在於未能了解佛法的根本大義及修行次第,老實修行戒、定、慧,經由精進的修行而抵於悟境。套用法師的話說,《牛跡》「有系統地介紹了禪修的特殊風格背後的原則」(原文頁vii),可發揮尋根探源、撥亂反正的效用。著名的《圖書館學刊》(Library Journal)和《出版者週刊》(Publisher's Weekly)針對英文讀者特別提出了這一點,並給予高度評價,認為是英文佛學著作中罕見的佳作。








      「牛跡」一詞典出禪宗著名的十牛圖,尤其第二的「見跡圖」。文字著述雖落於言詮,卻是修學的必要途徑,否則無指如何見月,無筏如何渡津。禪宗號稱「不落文字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,卻留下了最多的典籍,其原因在此;而《牛跡》一書以文字之「跡」為指、為筏,冀望讀者「循跡見牛」,體解大道,其用意也在此。副題「一位現代中國法師教導的禪道原則」更標示此書為「現代」、「中國法師」所教,為「禪道」之「原則」,依此奉行,離道不遠,意圖糾正「歐美人士認為中國久已無禪的誤解」(原文頁l)。








      此書內容完整,次第分明,綜合了法師多年佛法研習、禪修體驗與海內外教學心得。前言訴說此書著作緣由、用意、特色及大要;緒論介紹聖嚴法師的生平,學思歷程,修持經驗,以及「弘法利生,世界一家」的悲心大願(原文頁13)。正文分為三部十一章,由淺入深,循序說明,條理之清晰顯見於章節之安排。








      第一部介紹禪與佛教的修行,下分兩章。第一章談禪與空,說明禪與古典佛道的關係,尤其佛法中「空」的觀念,分別敘述世俗的空,小乘的偏空,真正的空,絕對及最高層次的空;進而談論不同階段的禪修法門,如淨化心中的基本障礙,產生統一心,發展出無我、真空、最高層次的空的技巧,以及頓悟的法門。全章主要由觀念出發,說明禪與佛教教義的關係及不同的法門。








      第二章解說訓練身心的原則,分論調身、調息、調心。調身方面,仔細介紹坐禪(各種姿勢)、行禪(慢步與快步經行)、立禪、臥禪、動中禪,以示行住坐臥、語默動靜、挑水打柴皆可修禪。調息方面,介紹風、喘、氣、息四種呼吸類型。調心方面,介紹禪修時常見的兩種不良現象(散亂與昏沈)和對治的方法,以期達到無心無念的境界。接著以圖示及文字說明禪修的七個階段:從禪修之前的散亂心,到初用方法的時斷時續,到能粗略但不間斷地使用方法,到微細而不間斷地使用方法,到正念清淨地集中於方法,到與定相應的統一心,終抵無我無心的定境。此章結合了古德的禪修論述及法師個人的心得。








      第二部解釋漸修的三學:戒、定、慧。第三章主要參照法師早年的中文成名作《戒律學綱要》,說明佛教戒律與修行的關係,分別談論在家眾四個層次的戒律(三皈依、五戒、八關齋戒、菩薩戒),以及出家眾五個層次的戒律(沙彌戒、沙彌尼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薩戒)。








      第四章介紹五停心觀,下分數息觀(數息、隨息、觀丹田),不淨觀,慈悲觀(慈、悲、喜、捨),因緣觀(觀想空有、三世、空間、起心動念),界分別觀(以分別六界之異同、起滅),並輔以念佛觀(誦念佛號、觀想佛像及功德),以去除障礙,利於修行。








      第五章說明四念處,亦即「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,觀法無我」,以開展智慧,並將四念處對應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及不同層次的空性。








      第三部說明禪修的頓門,為「本書的核心」(原文頁xvii)。第六章首先介紹開悟的頓門與漸門,歷史上的禪修之道。第七章解說兩種著名的頓悟法門:公案與話頭,以及運用話頭的鬆、緊兩種方式。








      第八章仔細介紹默照禪,說明其歷史淵源,作為修行的法門,修習默照禪的先決條件及方法。默照禪的第一階段是只管打坐,又分鬆、緊兩種方式;第二階段可以達到心志澄明,人與環境合而為一;第三階段則是達到難以言宣的無心境界。本章並附弟子與法師有關默照禪的問答。默照禪是法師近年來特地弘揚的法門,繼古德之絕學,特別值得注意。








      第九章說明禪修的先決條件,尤其強調禪修精進的四種心態,即大信心、大願心、大憤心、大疑情。








      第十章說明禪師的意義,提供經驗以利修行人選擇明師,以免所托非人,誤入歧途。禪師既要能為自己的主人,又要能指引他人禪修,因此必須具備五種條件:正見,禪修的體驗,正法的傳承,福德因緣,觀機逗教、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。




      最後一章解說著名的十牛圖,以示禪修的過程:尋牛、見跡、見牛、得牛、牧牛、騎牛歸家、忘牛存人、人牛俱忘、返還本源、入廛垂手。圖案加上解說的文字,清楚說明修行的階段。








      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並稱,為英國最古老、著名的兩所大學。該地為兩岸距離最近、河水最淺之處,昔日牧牛多以此為津渡,故名「牛津」。本書名為《牛跡》,全書以十牛圖結束,英文原書封面為一牧童騎坐牛背,囗吹橫笛,透出清逸、古拙之趣。








      佛經以牛車比喻普渡眾生的菩薩乘,《增壹阿含經》卷三十九〈馬血天子品〉且有牧牛度水之喻。聖嚴法師與史蒂文生博士為接引眾生,發心著述《牛跡》,指出以禪修方式到達彼岸最安全、便捷之津渡,作為普渡眾生之牛乘,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印行,正可謂「牛跡」、「牛津」相得益彰。








      相較於法師以往的英文著作,本書耗時多年而成,體例更宏偉,說理更細密,條理更清晰,對於有志禪修卻無緣閱讀法師中文著作的外籍人士而言,此書將法師的生平悲願、修學心得、禪修次第......做了最精要的概括,學術價值自不待言;更把經由信、解、行、證之後的禪法心要,生動準確、層次分明地傳達給英文世界的讀者。








      對於中文讀者而言,法師有關禪修的論述甚多,其他的佛法著作與開示更是卷帙浩繁,不易全盤掌握。《牛跡》一書可謂以最精要、系統的方式,綜合法師多年鑽研佛法、致力禪修以及在東西方的弘法心得。有志者一卷在手,依教奉行,依止明師,精進不懈,少則騎牛歸家,多則入廛垂手,開悟見性有望。








      本文雖名為導讀,實為讀後感,如此說來,便成了《牛跡》之跡了。








      是為跡/記。








      二○○二年十月三十日




      台北南港








      本文原名〈牧牛渡津〉,刊於《人生》雜誌215期(2001年7月),承蒙惠允,修訂後作為本書導讀,謹此致謝。








      (本文作者現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聖嚴法師是禪門曹洞宗與臨濟宗的法師,二十年來在台灣、美國和歐洲接引信徒不遺餘力。《牛跡》這本書,是要用聖嚴法師自己的語言,為他獨具特色的禪法所依據的原則,提供一個系統性的導論。



      多年前初識法師時,我聽他說了一個故事。有一個人手持寶劍乘船渡江,中途不小心把劍掉到水裡。他在劍落水處的船舷做了一個記號,等船靠岸,再在記號下方的水裡到處尋覓,結果找了一整天都毫無所獲。這個寓言,許多方面符合了聖嚴法師對禪修的觀點。法師生於清帝國覆滅後的時期,親歷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、第二次世界大戰、共產革命和中國人為建造一個強大新中國持續至今的努力。所有這些經驗,都在法師其人及其學說裡留下無可磨滅的印記。雖然深植於中國的傳統僧院文化,但聖嚴法師憑著其禪修與多年來教導中國和西方學生的經驗,也對這種文化的侷限性產生敏銳的體認。因此,他的教誨是前瞻性的,並且他毫不諱言對過去的吸納有所選擇。法師不願意當個刻舟求劍的人。



      當然,對很多西方讀者來說,聽到我說在今天的中國還有禪師,也許會感到驚訝,甚至不敢置信。按照流行的觀點(一種除中國人以外幾乎任何人都相信的觀點),真正的禪學早在十多世紀以前就已從中國消失,而這一點,是因為佛教自唐代衰亡(九○六年)後出現「庸俗化」所造成的。對持這種看法的人來說,聖嚴法師的禪學之所以和想像中一千年前的禪學有所出入,正好是禪學在中國已經式微的佐證。然而,聖嚴法師卻是當今中國僧人裡最受仰慕的其中一位,他的禪修課程動輒吸引數以百計的報名者,而他的公開佛法講座吸引到坐滿一整個音樂廳的聽眾,也是常有的事。



      聖嚴法師並不是一個特例。在比他早一輩的僧人中,虛雲禪師(一八四○至一九五九)和來果禪師(卒於一九五三)以及天寧寺、南華寺和高旻寺這些禪學重鎮,都被視為是禪傳統的楷模,足以與禪宗的遙遠過去並駕齊驅。不管我們拿從前哪一個時代來跟近代中國禪學比較,我們就是無法得出禪學在現今中國是死氣沈沈的結論。



      就像日本、韓國與越南的佛教徒那樣,中國的禪師與禪修團體都自視為佛教「黃金時代」(唐代)遺產的繼承者。









      編/譯者:梁永安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1*15
      頁數:368
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







  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      • 作者:聖嚴法師 MASTER SHENG-YEN,丹.史蒂文生博士 DAN STEVENSON




      • 譯者:梁永安








      • 出版社:商周出版




      • 出版日:2015/3/26








      • ISBN:4717702089580




  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









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優惠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評價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折扣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推薦

      牛的印跡: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要買要快





      宗教命理:佛教/新時代/基督教/占星/血型/占卜/命理/曆書/靈異/神秘/台灣民間信仰/道教/其他宗教/宗教總論/其他宗教命理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tz75jd91h 的頭像
    htz75jd91h

    renanz9476

    htz75jd91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